“方”舟破浪 “毅”者篤行
——記連年獲得公司“五小”創新能手下峪口礦采煤三隊 焦方毅
在建設智慧礦區的征程上,一批勇于技術革新、敢于擔當作為的智慧工匠筑夢韓煤,毅者篤行,成為新時代智慧礦區建設的新型產業工人隊伍,連續三年獲得公司“五小”創新能手、下峪口礦采煤三隊機電技術員焦方毅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。
23年青春奮斗,23年毅者前行。面對禹門春浪般的新采煤工藝、新設備、新檢修技術革新,他始終堅持從生產中來,到生產中去,用一雙慧眼,善于發現問題并不斷解決疑問,追根求源,直至有所創新、有所突破。目前,焦方毅擁有創新成果50多項并被推廣應用,其中有10項獲得國家新型專利,創造經濟效益500余萬元。
創新無處不在,樂趣自在其中。最讓焦方難忘的是第一次獲得國家專利時的喜悅——“當得知我用廢舊材料創新發明的煤塊綜合破碎系統獲得2017年度“國家知識產權專利的那一刻 ,我百感交集,最想對工友說的一句‘發明并不神秘,創新并不遙遠',只要在工作中勤思考多留心,鍥而不舍探索鉆研,就一定能有所發現,有所發明?!?/p>

好鋼用在刀刃上
2012年,焦方毅被任命為采煤三隊技術員。面對新的崗位新的挑戰,他勇挑重擔,堅持每天背著干糧下井,盡快熟悉工作面的每一臺設備,為了更好的了解工作面實際情況,他主動和老師傅請教,了解設備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將第一手資料及時準確地記錄下來……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在23301綜采工作面安裝支架時,在巡查過程中他發現端頭支架尾部沒有可更換推移油缸的出口,一旦推移油缸出現問題,設備將無法正常使用。經過思考比對,因地制宜提出在在端頭支架底座尾部利用氧氣焊割一個半圓的洞,在不影響支架強度下,推移油缸在井下順利更換,為正常生產搶得了時間。
面對廠家設計端頭支架是在地面安裝好實行整體下運,沒有考慮老礦井巷道高度、寬度等客觀條件,端頭支架需要分解下運這一現狀,給現場組裝帶來難度,他大膽革新以多個技術首創解決了綜采設備下運、組裝、運轉等問題。該隊黨支部書記徐履軍說:“他就是隊上保障生產任務順利完成的一把利劍?!?/p>

甘作礦山“啄木鳥”
甘作礦山“啄木鳥”,是因為心系企業,處處為企業節支降耗著想。焦方毅勇于實踐,僅2020年1至5月,利用業余時間共修復煤機遙控器10個,節約資金5萬元。1個新的煤機遙控器需要5000元,“如果因為沒有精心保養而造成不必要的更換,這是多么大的浪費呀!”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,主動從家里拿來烙鐵、鉗子、吹風機等維修的工具,并自掏腰包購買器物對煤機遙控器維護修理,盡可能讓它“延年益壽”。
井下采煤過程中,煤機遙控器一個小班使用頻率就高達四五百次,按鈕主板常常會因為松動或進入煤塵無法使用。加之井下潮濕,煤機遙控器受潮后,經常出現線路板的集成塊短路……焦方毅在做好機電設備檢修、機環雙檢等一系列工作后,立刻對不能正常使用的煤機遙控器,用萬能表檢測線路板,檢查損壞部位,根據需要的配件,從已經報廢的遙控器中摘取,清洗更換。通過自主維修。今年前5個月該隊未領取一個新煤機遙控器。

智慧工匠“領頭雁”
2022年職工“五小”創新交流會上,作為礦創新工作室領頭雁的焦方毅分享經驗時說:“作為一名五小創新能手,應該有練就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,擁有善于總結問題的大腦,更要具備善于解決問題的技能?!?/p>
一天,焦方毅在巡查中發現SGZ730/400雙鏈刮板輸送機在正常使用時,機尾拉回煤、吊頭刮板等經常憋壞機尾回煤罩,回煤罩損壞就需要升井維修,在沒有維修好時也需要每班增加2人清理回煤,增加工人勞動強度。他蹲在機尾觀察,采取將機尾回煤罩下部容易斷裂部分取掉,用固定螺栓將回煤罩與機尾部分利用鐵板、螺栓連接,從而保護回煤罩不受損壞。改造后的機尾回煤罩經過21218工作面、21220工作面使用,再沒有因損壞而升井維修,僅此一項節約2萬多維修費用。
“80后”創新能手祝愿說:“創新必須從一線中來,到一線中去。焦方毅的這個創新只是在回煤罩上打固定螺栓的眼,一塊鋼板鏈接就四兩撥千斤,順利解決了安全生產問題,要以他為榜樣,努力練就破解難題的本領,保障每月生產任務完成?!?/p>
方舟破浪,毅者前行。在建設智慧礦區的沖刺期,無數個韓煤智慧工匠積小勝為大勝,積跬步致千里,用智慧創新和實干篤行,助推韓城礦業這艘駛向未來的“智慧方舟”乘風破浪、勇往直前。(劉偉 馬麥麗)